《盐城工学院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电气学院 电建152班 何秦锋

   期次:2017年第17期   作者:《少年游》读后感   查看:39   

《少年游》读后感
电气学院 电建152班 何秦锋


一开始听说少年游还以为仅仅是个词牌名而已。
因为柳永那首《少年游》实在是美得很,“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栖。夕阳
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
萧索,不似去年时。”歌酒风流后终究只是一时的麻醉,眼前四下皆空,到有点
自怜的美意了。这是我听说少年游后的第一反应。
之后我就认识了羽戈先生,彼时他早已出版了《从黄昏起飞》《少年游》《鹅城
人物志》等作品,《少年游》是我读的第一本,书页很少,不久见了底,读罢深
觉认得先生真是太迟了些。笔力遒劲使我不得望其项背,怪不得时人称他是西政
才子,倘若我窃得书中一语,文章就有如神助一般。
这本书中讲的实是一群看上去最普通的一群人,说是人物微传记也未尝不可。但
又是一部普通人物的传奇故事。 有人说,在今天,和写历史一样困难的,还有怎
样书写平常。但在羽戈的笔下,那些平凡人物,在那个年代的经历,大多如实记
录,并无粉黛夸饰,其中自带传奇色彩,足以动人心魄。他借这些普通的人物传
奇触碰到了个人在时代中敞开的真实印记。薄薄的一本书竟让我久不能自已。
读到其中一个章节《三老爷》的时候,心不由得颤了一下。“数日后夜间,平安
镇忽然起火,有人高喊“日本鬼子来了”,三老爷从梦中惊醒,再也无法如往常
一般淡定,他生怕落入日军之手而受辱,遂举火自焚,连同他日渐残败的藏书,
化作灰烬。”这似曾相识的画面不就是经典抗日作品《亮剑》中的桥段吗,那种
对死的决绝,远远超出了常人的理解。然而这便是平凡人物的魅力,总有一丝气
节流淌在血液里,这便是我们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意义。
带着这些感情读着《少年游》,便仿佛自己也是此间少年,书里个中人物,个性
纤毫毕现,我在开始便说,羽戈先生的笔力极好,书中的快意恩仇、风花雪月都
让我想与获得当代汉语贡献奖的野夫做比较,虽然还是差了点火候,可野夫其人
经历,并不是常人所能达到的。他笔下的人物有血有肉,用字考究,一下笔就能
把人说透说活。在《少年游》里,所见的愤懑不郁,到有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
觉,不过这并不影响我持续为这部作品所拜倒,还有他的后续《鹅城人物志》。

羽戈说,对生死以及命运的书写,贯穿了《少年游》和《鹅城人物志》,在《少
年游》中书写死亡是对命运的临摹。他与孔子的观点相反,道“未知死,焉知生
”,对于生死本身的认知更是决定了生命的品质。
塞涅卡说:“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命运拖着走”
后来我再读了一遍《少年游》,觉得那其间的江湖野老,就是我身边的人,颇有
亲切之感。而这也是羽戈文字令人着迷的地方,虽然脱不了一丝年轻气盛的虚浮
,却也胜却千言。萍水相逢的人可能会在某一个瞬间成为永恒;多年知己也能走
向关系的极端,然而这一切又都是这么鲜活地存在。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
系的总和。他用最精炼的语言,刻画了最根本的人类,就犹如阿波罗神庙墙上的
那句箴言: “认识你自己”。人本身,都是互为参照存在的。
“一杯生别离,二杯看剑气,三杯上马去”,无法相濡以沫,更难相忘于江湖,
不如就在这命运与时光的夹缝中,读读这些文字。

盐城工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2784次访问,全刊已有1900396次访问